辅导员说 | 别让负面情绪成为你“防疫”的绊脚石
新春佳节本应是同学们一年中最愉悦轻松的时候,但今年的春节却是最安静最冷清的存在,大家每天窝在家里,生活似乎难以平静。这些变化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惹的祸。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些同学距离疫区很近,每天胆战心惊,担心自己和家人有感染的风险;有些同学苦苦劝说家人戴上口罩,甚至不惜吵架;有些同学焦急等待消息,从早晨刷到深夜;有些同学谈虎色变,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生病……一系列负面情绪铺天盖地而来,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躲无可躲。我们能做些什么来缓解这些负面情绪呢?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疫情下的主要负面情绪——恐慌、焦虑。
先说说恐慌。随着武汉封城、全国多数省市自治区开始启动一级响应,面对以前从未经历过的全国联动应对的严峻形势,大家的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加之很多同学通过网络获取了大量未经证实、情绪化的消息甚至谣言,自然而然会加剧恐慌感。

关于焦虑的体验,有个极端的例子——“感觉剥夺实验”。1954年,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被试,让他们戴上特制的眼镜、手套、在封闭空间内静静地躺着,在剥夺视觉、触觉、听觉的情况下,被试从一开始的兴奋转为烦躁不安,精神涣散。这个实验说明,与外界的隔离会增加我们的焦虑感,严重的将导致个体心理崩溃。在疫情蔓延的情况下,有些同学由于和外界的联系减少了,感觉自己好像被隔离成了一座孤岛,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

幸运的是,这些恐慌、焦虑都是可以被我们控制的。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状态能提高人们抗击病毒侵袭的免疫力,而不良的心理状态则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应对疫情,除了医学上的防控,心理防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那么我们该如何减少消极情绪的困扰呢?
1.增加科学认知

通过正规渠道增加自我掌控感,理性客观地认识疫情的变化发展,只关注权威的科学信息;告诉自己,要相信党和国家,相信通过我们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手段,疫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2.降低感染风险


找出正确的应对措施,提醒自己和身边的人减少出门,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早睡早起,加强锻炼。同时一定要冷静回忆自己和家人是否有接触史,并提醒可能接触过的周边人士注意排查和隔离。
3.科学自我调适

首先,学会倾诉。你可以寻找社会支持(如家人、朋友),倾诉自己的担心与不安,如果实在没有很好的倾诉者,不妨把它录下来或者记下来,通过这种方式适当吐吐槽,将坏情绪赶走。
其次,转移注意力。多做一些喜欢的小事情,可以读读书,看看电影,听听音乐,做做冥想,利用肌肉或者呼吸放松方法,规划好自己的时间表,不要让空虚充斥生活,最好是利用这个时间充足的假期培养一个爱好,比如说学一门语言,学会一项技能(比如厨艺,计算机相关技能等等),等假期结束后你会发现,自己积累了一笔非常有意义的财富。
4.主动寻求帮助

如果这种不良情绪长期笼罩着自己或家人,甚至已经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并且通过自我调整已无法解决,那么,请立即寻求精神卫生、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帮助。
面对危机,学会应对,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功课,希望同学们通过积极面对此次疫情,获得成长,收获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
————————————————
王立伟 护理学院辅导员
工作格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