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八荣八耻”与当代大学生荣辱观培养
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学生的一贯要求,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大学生荣辱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八荣八耻”为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保障条件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以造就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进入新世纪之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的颁布,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纲领性指导。此次“八荣八耻”的提出,既是我们党和国家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上一贯态度的体现,又是上述纲领性文件的深化和具体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从内容上说,“八荣八耻”无疑是从荣辱观的高度对20字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展开,与当代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一致的,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荣辱观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保障条件。
首先,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角度来说,“八荣八耻”与当代大学生渴望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一致的。大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和个性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朝气蓬勃、疾恶如仇、态度积极、目光远大,希望学成之后能够报效祖国和人民。同时,他们也深深地认识到,将来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优良的道德素质和个人品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包含了追求知识、热爱科学的内容,也包含了在社会中立足和增强竞争力的各种品质要求,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对于大学生成人成才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其次,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八荣八耻”为大学生优良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大学生成人成才过程中,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者的个性、兴趣、知识、气质、品德不仅是一个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而且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提出,一方面促进了学校的道德教育,有利于教书育人过程中通过科学规划有效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也会对教育者本身的观念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更好地发挥教育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作用。
最后,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八荣八耻”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学生成人成才既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同时也要求有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而由于种种原因,社会风气的构成呈现出复杂的状态,其中的不同成分和可能出现的种种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尤其是社会中存在的一些腐朽没落观念,会时时抵消学校道德教育的努力和成果。因此,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职责。
二、“八荣八耻”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指导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一项根本的内容,就是要培养他们“荣荣耻耻”的观念。这一观念的树立和强化,既需要大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又是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职责。
在大学生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青年学生首先要自己做到自省自律、知耻改过。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理论中,对于自省、改过、慎独等都非常重视,要求人们“日三省吾身”、“过则勿惮改”、“君子慎其独”,这些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荣辱观的培养中,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养成自律自省的意识和知耻改过的观念,勇于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明确辨别是非荣辱,自觉加强自我约束,使优良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成为他们主动的人生追求。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要从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荣辱的能力和意识入手,大力加强荣辱观的教育。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课堂讲授知识上,而是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通过感化、熏陶等各种途径,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因此,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通过提高学生的认识,帮助他们形成明确识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同时,还要通过各种课内、课外的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信念,养成良好的习惯。要使这一工作取得实效,就需要学校的各个部门互相配合,不断创新,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此外,教师和管理、服务人员的观念和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积极通过提高师德、反对学术腐败等各种途径,提高教育者的素质,使他们对学生起到表率和榜样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一直重视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在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对学生提出了“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成人成才目标。这一目标,既反映了大学生的追求和理想,也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同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的要求是一致的。
对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还需要全社会营造一个“荣荣耻耻”的环境。学校教育并不是封闭的教育,社会上的各种观念和思想,都会给大学生的成长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大学生思想观念形成过程中,当然离不开本人的主观努力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同时他们更希望能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为了给青少年,包括大学生的荣辱观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改善社会风气。(《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程天权)